考试要点

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包括: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

2、本提纲所列思考题仅为课程考试涉及的相关知识要点,不是考试原题,仅供辅导答疑使用。

  • 简答:回答简单一点
  • 论述:回答多一点

注意:带星号 ** 的是老师押题,不保真

1.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注意:南京部分老师说这题是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有争议,本文总结了两个版本,自行选择。(据小道消息,不保真,两个版本均有分,版本2酌情给分)

  • 版本1:最新的习中特更新到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于2022年更新的
  • 版本2:课本是2022年之前的,所以依旧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版本1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况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十个明确”从理论建构层面着重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 “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发展层面着重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是基本路径。

  • “十三个方面成就”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就和经验。

  • 意义方面:

    •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彼此呼应,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发展方向等等基本问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原话:“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版本2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发展方向等等基本问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 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 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重大原则的最新概括,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跟去年考研背的差不多)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推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特进入新时代的: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意义 -> 对社会主义的意义 -> 对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意义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国和中华民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

  • 主要矛盾的转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 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也是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依据。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4. 如何理解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
      •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 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1. 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 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

    3.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

    4. 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

    5. 党领导一切的社会主义。

  • 十八大相关: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 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开创新局面、开辟新事业、 开拓新未来。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进入新时代,具有开局意义,是一个重要出发点。

5. 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 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 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
  •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
  • 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6. 如何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 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
    • 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
    • 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尤阻,在我国发展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
    • 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 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
  • 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
    • 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赢得主动地位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会迟滞甚至中断。
    • 是新时代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内需,可以释放巨大而待久的动能,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增长。

7.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

 我国的人民民主,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是为绝大多数人民所享有的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它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贯穿贯穿在民 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生活的全过程,是一种全过程民主。

  • 全过程民主体现在完整的制度程序上。强调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完整性。
  • 全过程民主体现在完整的参与实践中。
  • 全过程民主体现在民主形式的丰富性上。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行全过程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8.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

此题为老师押题,不保真

  • 第一,以科学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 不要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要陷入文化虚无主义。
  • 第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 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 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 第三,吸纳多种文明成果中的有益成分。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
    • 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十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9. 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子分点随便记几个重要的即可

  • 第一,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收入乃民生之源。
    • 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健全完善三次分配机制、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基础。
    • 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抓手。
  •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
    •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待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
    • 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
  • 第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 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发展在线教育是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 第四,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
    •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要求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
    •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奋斗目标是"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
    •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
    •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保基本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 第五,发展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
    • 充分体现了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的显著优势,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10. 如何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千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境界。

  • 一是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 (围绕利用好自然,也要修复自然方面讲)
  • 二是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
  • 三是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 (围绕好环境对百姓好讲)
  • 四是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
    • (围绕生态平衡讲)
  • 五是关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六是关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论。
    • (围绕绿色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来讲)
  • 七是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
    • (围绕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系来讲)

11. 如何理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需要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现行全球秩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第一,世界政治领域不平等。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全球秩序预设了前提,即西方模式和价值观是最优越和具有普世性的。
  • 第二,世界和平得不到有效保障。
  • 第三,南北差距难以弥合。
  • 第四,文化差异得不到真正包容。
  • 第五,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关系难以消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沽美丽的世界。

  • 坚持对话协商,坚持持久和平的世界。
  •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意义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这一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2. 如何理解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 勇于自我革命
    • 是党最鲜明的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奥秘所在。
    • 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政治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
    •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
  •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始终坚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
  1. 党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基础和先导。
  2. 伟大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
  3. 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